对话湖北人:疼痛、无奈、意外,但依然奋力迎接明天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20-03-10 20:39:19  点击:2945  属于:要闻热点

 

42开头的几千万湖北人,他们想倾诉给人们听的,有哪些故事?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全国上下的生活节奏,在本该踏青赏花的春日,无数人都被迫困在了家里。
 
不知道这场灾难何时是个尽头,但有一点毫无疑问:疫情之下的普通人,各有各的意难平。
 
最近一档名为《42号夜线》的访谈节目因为疫情渐渐火了,主持人隔空连线网友,听他们絮叨自己的故事。
 
 
42,意味着什么呢?
 
在一部叫《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电影里,42代表着宇宙的终极真理,但在身份证的编码上,42开头代表着的是几千万湖北人。
 
 
没错,这个夜线里对话的嘉宾,是形形色色有关于湖北的普通人。
 
从他们的遭遇里,隐约看到了疫情危机下湖北的另一种,真实。
 

“疫情发生之后,我的朋友变多了”
 
小龙,是武汉一名普通的骑手。
 
在疫情的侵袭之下,他成了这个城市里重要的“摆渡人”。
 
过去,小龙打电话给客户通知送外卖时,收到的回复大致有三句:嗯、昂、好。他只需将外卖放在前台便交差,鲜少与客户碰面。
 
而今,他将代购的货物送到客户手中时,常常收到许多感谢的话。
 
 
小龙开始跟客户互留微信,及时沟通代买信息,偶尔甚至会聊聊天。
 
一次,有个客户加他微信,麻烦他帮忙买七样物品,许诺无论是否买到都照常支付配送费用,并给他提前发了一个红包。
 
小龙跑了大半天,只买到了三样,剩下的实在找不到。
 
对方得知消息后很是感谢,让小龙收下红包。
 
 
小龙说剩下的几样物品以后买到了一定给你补送,不收费,红包就免了。
 
对方继而留言说:那就给你儿子发个红包吧,一点心意。
 
想着顶多是8块8这样的小祝福,小龙也不再推脱。
 
 
看到数额的一瞬间,小龙觉得有些不太真实,不知道要怎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打红包没有这样打的。
 
 
这件事之后,他忽而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平等与尊重。
 
还有一次,一位客户拜托他帮忙买药,那几种药都不常见,客户也很是焦急。
 
在全城药品紧张的情况下,小龙跑了十多家药店都没有找到。
 
前前后后几天,心里却一直记挂着这事。
 
有一天,他路过利济北路,很偶然地看到一个半掩着门的药店,他又燃起了一点希望:最后一次了,最后一次再去试试吧。
 
 
于是他把车停在路旁,艰难地翻过围栏,推开了药店的门。
 
他把药品的照片发给店员看,没想到,他苦苦找寻的这些药,恰好有。
 
那一刻的激动,用小龙的话讲,像考上大学的那种心情。
 
 
随后他立即打电话通知客户,客户又马上转告家人,无法描述的庆幸。
 
还有一位客户,他印象深刻。每一次去送货,对方都会给他一个口罩。
 
第一次小龙收到了一个白色的口罩,上面写着他看不懂的外文。
 
过了很久之后,他才知道那是客户家里有的最好最贵的口罩。
 
 
过去印象中大多冷漠的客户,在特殊时期,渐渐同小龙有了更多有温度的交集。
 
小龙说,凡是和他能聊上三句话的,都是他的朋友。
 
 
也许,疫情之后,大家又会各自忙碌自己的生活,会渐渐忘记小龙这么一个人。
 
但小龙说:没关系。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而今的他,依旧早出晚归,每天仅两顿就着凉菜的简餐,争分夺秒地出入于武汉的小街小巷。
 

 “暂时别告诉我爸爸,妈妈已经走了”
 
12月31日,武汉已经有官方消息证实了“不明肺炎”的存在。
 
家住武昌的帮帮和父亲对此很快引起了重视,但母亲却不以为意,依旧每天从武昌坐地铁去汉口参加太极拳的表演彩排,满心欢喜。
 
 
1月17日,母亲想到单位给退休人员的体检福利还没有用,又执意去医院做了体检,那时,武汉的发热患者已经明显增多。
 
1月18日,母亲开始出现发热症状。
 
尽管如此,老人还挂念着年夜饭。
 
 
父亲当即决定取消所有春节聚会,送母亲去医院隔离。
 
两天后,父亲也开始发高烧,入院治疗。
 
女儿帮帮则作为密切接触者在家接受为期14天的自我隔离。
 
原本平静的生活忽而急转直下。
 
 
短短十天的光景,母亲便撒手人寰,一切来得格外匆忙。
 
母亲去世那天上午,帮帮还接到过母亲的电话。老人说胃口不好,想吃肉松。
 
 
可到下午3点左右,医院便打来电话,让帮帮做好心理准备。
 
晚上7点半,母亲被送进了抢救室。
 
晚上九点,医生再次致电:对不起,没有抢救过来。
 
 
谁曾料,短短几个小时,便是生离死别。
 
隔离在家帮帮甚至没法去医院见母亲最后一面。
 
即使抛下一切赶去了,实际也是见不上面的。
 
 
面对镜头,帮帮格外的冷静:我不能感染,因为我爸爸还在医院里。
 
此时的父亲还在协和西院接受治疗,病情尚不稳定。
 
为了让父亲安心治疗,帮帮选择了隐瞒母亲的死讯。
 
可父亲每日都会与母亲通电话,自从2月10号母亲离世后,便再也打不通母亲的手机了。
 
无奈之下,只好开始编织一个又一个善意的谎言。
 
 
帮帮告诉父亲母亲被送进了ICU,那里病患不能使用电话。
 
后来,不知怎的,父亲竟找到了ICU医生办公室的电话,每天打六七个电话询问母亲的消息。
 
再后来,忙碌的ICU病房无力应付父亲的“纠缠”,帮帮只好继续骗父亲说外省进驻的医疗队很多,彼此不太通消息。
 
父亲越是听不到母亲的声音,越是急切的反复向女儿询问和确认。
 
直到节目录制时,父亲都还不知道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他了。
 
也许,面对连续多天的失联,老人是有预估的。
 
 
只是不愿去扑灭最后一线希望,
 
也许,女儿说的,都是真的呢。
 
在节目录制完成后,帮帮跟主持人协商:
 
希望节目能晚点播出,爸爸暂时还不知道,妈妈已经走了。
 

 “热恋第一天封城变网恋”
 
在1月23日,博格特小姐意外收到了一位小鲜肉的告白。
 
在确定恋爱关系的第二天,武汉封城。
 
隔着一条长江,相距仅21公里的两人硬生生被病毒隔开,
 
开始了一段共处武汉的“异地恋”。
 
 
起初,博格特对于这段恋情并不看好,两人相识于1月初的一场聚会。之后的交流仅限于电话粥。
 
接到告白电话的那一刻,博格特整个人都很是意外。
 
因为,姐弟恋,并不是博格特的理想选择。
 
 
还没有来得及细想,封城的消息瞬间打乱了博格特整个春节的计划:
 
机票取消,旅行泡汤,她一个人被困在了武汉。
 
这个时候,那个人第一时间发来了消息。
 
 
在博格特还没有想好需要他做什么的时候,
 
对方跨过大半个城市送来了蔬菜、粮油和口罩。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种消息在微博上爆发,博格特小姐一度也很是沮丧和无助。
 
但对方一直静静地陪在她的身边,陪她聊天,甚至一起视频自习。
 
博格特没有想到,一场突发的疫情和隔离,会加深、加速彼此感情的发展。
 
在家隔离的日子,她渐渐从对方那里感受到了很多积极的能量。
 
她开始写满满的日程表,在家里充实地过活。
 
 
当问及疫情过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时,
 
博格特说着有点害羞:见面啊。
 
 
病毒阻止了我们的出行,却阻挡不了爱的传递。
 
不管疫情有多糟糕,总有人在努力地活着,奋力地爱着。
 
自疫情爆发以来,深处风暴中心的湖北一直备受关注。几千万普通人的生活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能简要概括的。
 
 
疼痛、无助、恐惧、担忧......生活依然在继续,于阴霾之下还有很多温情与希望在默默地传递。
 
每个普通的小人物,于大时代的风暴中,都在热切的坚守。
 
也许,当下的湖北人最为需要的,不是同情也不是道歉,而是一份如同往日般的正常生活。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余叶子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