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监控下的学习,学校怎么就变成了“囚牢”?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9-09-11 20:09:36  点击:2061  属于:海外观察




 

没有人希望在“囚牢”里学习和工作。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鹿溪
 

在今天的文章开始前,我们先来看幅图。
 

              

你一定会觉得奇怪,孩子们怎么出现在大屏幕上,似乎还有镜头专门对准他们的脸?
 

没错,这正是新一代的课堂监测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摄像头会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根据孩子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统计出孩子每堂课的表现。
 

甚至连情绪都能统计出来。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以来,孩子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没有好好听讲,就能一目了然了。
 

它有一个听起来还不错的名字: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
 

1

实际上,早在2018年,类似系统就已经陆续进入中小学课堂了。
 

在杭州试运行的学校里,这套系统每隔30秒就会扫描一次,还将学生的行为划分出了 6 个板块:阅读、举手、书写、起立、听讲、趴桌子
 

划分得明明白白。
 

每节课结束后,大屏幕上会现实孩子们的信息统计。
 

几分几秒什么状态,这节课举了几次手,打了几次哈欠,一目了然。
 

              

也不光是在中小学,在新京报的采访中,这套系统目前已经陆陆续续进入大学校园,主要用于日常考勤和课堂纪律管理。

 

      

在接受采访中,中国药科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主任坦言:你低头多长时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在发呆,是否在看别的书,都能感应到。

 


 

听起来够让人毛骨悚然吧!
 

有人质疑说,这样的操作岂不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其实早在这套系统投入使用之前,相关人员已经向公安部门打探过了,得到的说法是:由于教室属于公开场所,因此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
 

       

不得不说,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家长和学校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有的学校领导甚至力主这套系统尽快全面覆盖图书馆和教学楼。
 

在学生们反感甚至抱怨时,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会以一句“为了(敦促)你学习,你还抱怨,请问你还是学生吗?”,堵住学生的口。
 

2

 

这种“监控”还会升级。
 

除了课堂上的人脸识别外,在贵州和广西等地,孩子们还处于一种被“智能校服”监控的恐惧中。
 

这种智能校服有多厉害呢?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它的衣服中镶嵌了专门研发出的智能芯片,能全方位立体化的捕捉孩子每一个动作。
 

除了记录考勤,随时定位外,它还有个强大的报警系统:
 

打瞌睡,会报警。
 

做小动作,会报警。
 

在校期间脱校服,也会报警。
 

         

这些监控的信息和报警信息会实时发送到家长手机上,便于家长随时获取孩子动态。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检测不到。
 

有数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6万多名学生,在经过家长同意的前提下穿上了这套智能校服。
 

很多人也因此给它取了个新名字:智能囚服。
 

我们为什么要说它是“囚服”呢?因为这样的设计实在太反人类!
 

想必不少人都曾看过美剧《黑镜》,其中有一个故事《大天使》,讲述的是小女孩莎拉被“操控”的故事。
 

因为三岁那年走失,母亲特别着急,找到孩子后,不由分说地在莎拉大脑里植入了一枚芯片。
 

       

这样,她就可以随时随地感知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了。
 

为了保护莎拉,她将所有暴力、血腥的画面都设置了马赛克。
 


 

与其说是她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倒不如说,是孩子看到了她操控中的世界。
 

久而久之,在温室中长大的莎拉失去了对外界一切事物的感知力,莎拉只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却不知该如何防范负面信息。
 

因为这些负面信息,早已经被母亲屏蔽掉了。
 

同样被屏蔽掉的,还有莎拉的好奇心。
 


 

好奇心和叛逆心一天一天在莎拉的身体中长大,最终她决定冲破这种桎梏:
 

莎拉开始尝试自残、甚至吸毒。
 

在母亲一次次干预无效后,莎拉最终将控制器砸向母亲,顿时,母亲鲜血直流,控制器也坏掉了……
 

      

母亲也许不会理解,一向在自己监控下,乖巧的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她一边哭诉着“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一边看着女儿坐上出租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个一直处于她控制中的孩子,就这样彻底失去了控制。
 

3

 

再次回忆影片中的场景,我们不由思考,被妈妈控制住的莎拉,和如今被监控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最爱说的,就是“我这是为你好”。
 

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每个家庭中。
 

       

但我们也不禁去思考,当“为你好”变成这么一套随时随地监控的设备后,对于孩子们来说,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
 

也许很多人会说,影片中的人物设置,对立性太强了,不足以说明现实中的问题。
 

那么,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安装人脸识别的摄像头出现在研发它的人员办公室,每隔30秒钟扫描一遍,监控他们八小时工作的状态,在每次下班时,用一串串冰冷的数据形成考勤表。
 

如果智能校服穿在老师家长们身上,随时监控他们的地理位置,工作情况,一有反常立马报警,并将数据实时更新给上司呢?
 

换作你,你会愿意吗?
 

前段时间,有这么一则新闻冲上了热搜:某城管部门给环卫工人配发智能手表,一旦停留20分钟,手环就会自动报警喊“加油!”。
 

美其名曰:督促环卫工人积极工作。
 

      

当时的评论区骂声一片,很多人都说,这是没有温度的非人制度。
 

因为没有人希望在“囚牢”里工作。
 

那么同样的,也没有孩子愿意在“囚牢”里学习。
 

儿童病房的医生曾说,被智能系统监控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很强,对隐私的要求也很强,一旦感觉不到信任,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因此,这样的做法虽然方便了家长和老师,但对孩子来说却宛若“囚牢”。
 

也很容易将孩子与监护人置于对立面,成了“犯人”与“狱警”的关系。让一群本该活蹦乱跳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变成大数据下一个个戴着面具,不敢随意表露自己情绪的小可怜们。
 

当这样的场景变得越来越普遍时,我们不由深思:
 

科技的发展本该帮助人类更自由和更有尊严,可为何却一次次沦为禁锢人性的工具?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