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井空千里迢迢也要来中国吃西瓜:日本人为啥吃不起水果?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9-04-16 09:19:48  点击:2413  属于:海外观察


 

它用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日本农民的一生。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唐僧牛仔
 

今年春天,日本民众的生活负担,恐怕又要加重了。
 

在愚人节这天,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日本的新年号,似乎没人注意到日本媒体关于食品从4月份开始涨价的消息。其中,一盒400克的明治酸奶涨了10日元,卖到了280日元(约合人民币17元),原因是饲料涨价,生牛奶的价格也跟着涨了起来。
 

日本食物,特别是本国的农产品卖得贵,是出了名的。就连苍井空也忍不住发微博说,来到中国绝对要把西瓜吃过瘾。
 


 

西瓜切小块买,葡萄论颗卖,“精致”背后的现实很残酷:日本人平均的蔬菜和水果摄取量,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水果摄取量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跟印度水平相当。
 

而这些都因为,水果、蔬菜价格太贵。
 

除了日本本土蔬果质量高、产量低造成价格昂贵之外,和国外蔬菜和水果很难进入日本也有直接的关系。这一切,都源于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日本农协”)对农民利益的“保护”。
 


 

这个有30万雇员的庞大组织,既是日本农民的“保护神”,也是吞噬农民巨额财富的怪兽。
 

它用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日本农民的一生,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让人又爱又怕。
 

日本人吃不起水果?
 

日本的水果有两个特点世界闻名,一个是好吃,另一个就是贵。贵到外国人震惊、本国人吐槽。
 


 

水果在日本是种奢侈礼品,一点都不夸张。日本有个叫千疋屋的水果店,就活生生把水果当做LV在卖。葡萄一颗颗单独包装,每一颗的价格是163元人民币(2700日元),一个苹果140元人民币、一个四角西瓜1300元……
 

水果在这里贵到令人咋舌,也享受如珠宝一般的待遇,摆在天鹅绒上,外面还要罩着防弹玻璃。当然,它们最后几乎都是被当做昂贵的礼物送人,或是被中东的土豪买走。
 


 

当然,这些专门走高端的水果,还有那些动辄拍出300万日元的极品甜瓜,毕竟只是少数。
 

但是,就算是超市里的普通水果,一样是不便宜。
 

一个苹果十几块人民币,一个桃子20多块钱,一整个西瓜要300块钱,虽然没有极品水果的价格那么夸张,可仍旧是价格不菲。这也难怪,不少日本人都在吐槽日本的水果太贵。
 


 

知乎上有个看着跟段子似的帖子,说有个日本人的“终极梦想”是能抱着半个西瓜拿勺子挖着吃,他退休后选择了留在中国,就是因为在中国,这个梦想能够轻松实现。
 


 

其实,除了水果贵,日本的蔬菜、大米这些农产品,同样不便宜。一斤日本产的大米差不多18元,一根玉米差不多15元,最便宜的蔬菜比如土豆,4个一袋卖12元多,一棵卷心菜也要20多块钱。
 

日本农产品为什么贵?
 

日本农产品特别是水果,价格还真是让许多人吃不消。既然吃不起,那就少吃呗。
 

蔬菜和水果的高价,直接影响了国民的膳食结构。日本的水果蔬菜每日人均摄入量,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只有140克,不仅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印度的141克水平相当,而同期的中国的人均摄入量是223克。
 


 

这就有点奇怪了。要知道,日本是非常注重国民饮食营养的,能掀起的“每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运动,却为何任由水果蔬菜贵到普通人吃不起,政府也不想想办法呢?
 

日本人口多土地少,出产的农产品本来就不多,而日本针对农产品的关税,更是高到让美国都吐槽。具体有多高,没有固定的数值,而是参考日本国内农户的出货价格。进口的农产品价格低,那就收到跟国内价格相当。除非,这种水果日本不出产,比如香蕉。
 


 

打个比方说,中国的西瓜一个十几块钱,而日本的西瓜一个200块,那进口时就收税收到中国西瓜价格,和日本出产的西瓜一样。实行这么变态的关税制度,目的只有一个,保护本国农民的收入。
 

左右政府关税政策的,就是日本农协本尊了。
 

农民从生到死离不开农协?
 

日本农协虽然只是个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组织,可是却很厉害。
 

这个被誉为“最成功的农业协作组织”,不仅在二战后70年的时间里,迅速成为世界各国中屈指可数的农业合作组织,更能“包办”农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甚至强大到影响日本的政治。
 


 

美国把日本农产品关税壁垒写入《2019贸易壁垒报告》首要项目。但这种关税壁垒,恰恰是美国人一手操持起日本农协干的。
 

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为消解以前日本为了服务战争的产业组合,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推出了一个半官半民,服务全体农民,又“指导”农民的日本农协。
 


 

当然,刚开始的农协,确实是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从提供种子、农机、技术指导,到收购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一下子让日本的农业水平大跨步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了保证。
 

逐渐,这个最初以非盈利、指导农户生产的组织,开始走向“综合商社”的逐利模式。如今日本农协这个拥有30多万职员、943万会员的庞大组织,成了一个可以完全封闭运行的圈子。
 


 

在日本农协的机构下,有仅次于生命保险的全日本第二大保险公司,服务的内容也从原材料和农产品的购销,全面渗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甚至还提供上门洗澡和生育、殡葬服务。
 

为什么?因为这些来钱快啊!日本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比较1955年,农协总利润中,提供贷款的信用服务增长到43%,保险事业从不足1%增加到17%,而与生产直接有关的贩卖和设施利用事业,分别从16%和10%一下降到1%。
 

日本农民体面背后的辛酸
 

日本90%以上的农民都加入了农协。农民确实因为农协而成为一个收入不菲,又体面的工作,农协的出现也提高了日本农业的整体水平。可实际上,农协这份风光背后,却隐藏了无数农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奈和辛酸。
 


 

因为垄断着从原材料到产品销售,甚至是农民所需的金融、保险等项目,日本农协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幌子下,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吸血鬼。而想退出,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雁过拔毛是必须的。农协统一采购农药、肥料、农机,一边压低进价,一边以市场价数倍的价格卖给农民。至于种出来的农产品,农协拥有销售的终端定价权,我说多少钱收购,就是多少钱,我说卖多少钱,那就多少钱。这还不算,农协从农民那里收粮也是要收“手续费”的,每年进账的手续费多达数百亿日元,这些手续费及其他费用都以不透明的回扣、奖金等方式落入了农协之手。可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要么忍受高价,要么就忍着不吃,别无他法。
 


 

那农民想提高产量、更换品种,都得经过农协同意才行。此外,农协有自己的金融机构可以贷款,同时农协还有自己的保险公司,农民想要贷款,没问题,先买农协自己的保险再说,肥水不能流入外人田。
 

而对那些敢脱离农协的农民,农协的手段更是阴损。农民自己种的水果,脱离农协搞直销,结果大棚的自动换气装置失灵,然后水龙头大开,最后,马上就可以采摘的水果被自动喷上了除草剂。
 


 

虽然没有实锤是农协捣的鬼,但是农协几乎“包办”了农民生产销售的各个方面,干扰脱离农协的农民,简直易如反掌。农民想自产自销,农协指定的超市肯定不给进,别的商场超市面对农协这个庞然大物的投诉,又有谁会选择站在农民这边呢。
 


 

更别说在金融上拿捏着农户的农协,随便在贷款偿还条款上动个手脚,就轻易让不听话的农民和企业破产的例子了。
 


 

在日本一部纪录片《大地的拂晓》中,北海道的一位农协部长面对电视,直接说黄油的价格高,就是因为自己的囤积居奇,他一脸洋洋得意地说,“消费者的心理是东西一多,就不着急买,商品一少他们就直接掏腰包,虽然他们不清楚自己需不需要。”
 

没人敢管的日本农协
 

日本农协从为农民服务到农户、消费者两头通吃,日本政府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日本从2015年就宣布要在3年内改革农协,只不过,农协尾大不掉,政府既不敢管,也管不了。
 

战后通过改革富裕起来的农村保守势力组成了农协,他们得势之后理所当然地成了农村保守势力的保护者。曾经在地方议员的选举中,农协下属的组织推举了40位议员,结果36人当选。这从侧面就反映出了农协在地方的势力强大。
 

而且,几乎涵盖了全日本所有农户的农协,和保守派的自民党关系密切,几百万的会员,选举投票的比例又极高,可是很大的一块“票田”,无论哪个政党想执政,农协都是不敢轻易得罪的。
 


 

而日本政府和农协,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殊关系。农协这个原本自发的组织,甚至成了农林水产省的“二级机构”。
 

政府想要传达或施行什么行政政策,把农协当做传达的“窗口”,而农协也趁势“绑架”政府。比如说,大米丰收了,农协为维持高米价,就让政府出钱收购,大米欠收了,当然更要向政府要补贴,总之,稍微出点问题就要求政府给予救济。
 


 

也正是有了这种农协、农林水产省、“农林系”的议员这种特殊的“三角关系”,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想方设法。农协拼命阻止降低农产品关税,维持农产品的高价,给农户一些蝇头小利,而真正从政府和普通消费者那里榨取的高额利益,却都流进了农协自己的腰包,反正西瓜普通人能不能吃得起,才不是农协和政客们关心的事情。
 

其实,一直以来,有不少的声音在呼吁中国学习日本农协,对中国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来说,日本农协的许多经验确实值得借鉴,但更多的却应是由此引发的反思。
 

毕竟,让中国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普通人拿勺子挖西瓜吃,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同样重要。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