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了800块钱”一群网友为何纷纷留言表扬?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9-03-20 18:47:14  点击:2116  属于:海外观察
 

“爱我你就夸夸我。”

 

作者:余叶子

 

人类很想证明自己的伟大,喜欢挑战高度。

 

最近,在越发温暖明媚的春色里,网上忽而刮起了一阵骚气的“表扬”风~

 

 

如果你有不开心,大方说出来,就会收到各路网友的花式“表扬”和“夸奖”。

 

比如这位网友在“某鱼”上被骗了800块钱,心里难受发帖吐槽骗子:

 

很快就收到热心网友对楼主的“表扬”:

 

 

有大龄青年30多岁都找不到合适对象,陌生人的鼓励立即从四面八方的涌来:

 

甚至还有大神在晒出了自己炸的“暗黑”火腿肠后, 也分分钟得到了网友惊人的肯定:

 

 

 

求表扬的“夸夸群”

一夜爆火各大高校

最早这种“表扬”操作是由2014年创建于豆瓣的“相互表扬小组”发起的,大家在小组里相互表扬,试图传递给需要鼓励的人更多正能量。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加入到“求表扬”的队伍中,“相互表扬小组”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最后在网友们的各种助力推动下,进化发展成了“夸夸群”!

 

 

“夸夸群”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大家来看看群公告,大概就知道如何操作了~

 

 

简而言之,“夸夸群”的规则就是,把你的烦恼说出来,然后求夸,群里的其他人就会疯狂地开始夸你了。

 

 

最近这样的“夸夸群”在各大高校一夜爆火,从清华到复旦,从浙大到厦大,大学生们的各种“求夸”要求纷纷在群里得到了花式回应,不少网友惊呼:这样的“彩虹屁中心”,我也要进去!

 

在“夸夸群”里,不想起床,夸~

 

一直“哈哈哈”,夸~

 

忍不住吃多了,夸~

 

股票赔了,夸~

 

不知道什么是“夸夸”,夸~

 

独守空房,夸~

 

失眠了焦虑,夸~

 

感冒了,也可以夸!

 

不管你在夸夸群里说什么,都会得到大量的赞美与鼓励。从今年3月开始,夸夸群在各大高校迅速风靡,得到很多学生的积极响应,甚至升级为一种社会现象。

 

当媒体进入不同的高校采访,问及学生们选择加入“夸夸群”的缘由时,被采访者们给出了如下一些回答:

 

有纯粹出于好奇加入的

 

也有迫于毕业找工作的焦虑想让自己“浮夸”一把的

 

还有希望缓解初入职场时面临的压力的......

 

无论是怎样的初衷,不少学生在加入“夸夸群”后都表示自己得到了比较积极的鼓励,感觉自己不是孤独的一个人,还有很多的声音在默默支持着自己。

 

 

面对高校里忽而爆火的这波操作,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表态了:

 

夸夸群兴起得有些意外也有些可爱~

 

 

 

网友:这样的“彩虹屁”真的有益吗?

随着“夸夸群”的爆火,不少敏锐的商家也从中嗅到了商机,淘宝“夸夸”服务很快上线,只要买家肯花钱,各种“专业彩虹屁”都应有尽有。

 

 

“夸夸群”从高校一路火到淘宝,不难看出,大众对“夸奖”是有一定需求的,且社会对这种需求还在不断增加。有专家认为,这是由于中国一直崇尚挫折教育而不是赞赏教育造成的,很多人存在赞赏饥渴心理,希望得到更多的鼓励。

 

不少网友也纷纷表示:生活里需要“夸奖”这样的正能量!

 

 

但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虽然积极的“夸奖”能让人收获自信,但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夸的吧?盲目的夸奖不过是自我的欺骗罢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的“怼怼群”和“互喷群”,如果说网络上的互骂是情绪的一种宣泄,那么如今网络的“互夸”也是大众在试图寻找情绪的安抚。

 

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可以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个体就会自觉追求更高的发展层次,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

 

也许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不断增加着获取“社会认同”的难度,越长大越孤独,隔着屏幕的“夸夸群”才会一夜爆火吧。

 

 

对此,你怎么看?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