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受难记: 他们太爱大熊猫了, 于是决定捕猎它, 哪怕杀死剥皮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8-10-30 21:09:13  点击:2083  属于:海外观察


 

靠卖萌就能吸引一大票粉丝的大熊猫,也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
 

作者:令狐空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段子:假如中国和其他国家开战,可以先空投一些熊猫。这样一来,敌军的将士们都被萌死了,不用派多少军队就能取胜。
 

虽然这种说法太夸张,但熊猫早就“萌”破苍穹,无数国家为了向中国租借熊猫,不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比如前几日,安倍晋三率领着史上最强阵容访华。相比关系到经济的政治与商业来,日本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却是能否租借熊猫。
 

其他国家同样如此,每当成功借到熊猫,他们就会投资上亿资金,建立溪水潺湲、林木葱茏的豪华行宫。然后派遣专机空运熊猫,国家首相亲自率队迎接,这待遇完全是国家领导级别。
 


 

然而,也许你不敢相信。这么萌的物种,居然曾经被西方人大肆猎杀。而熊猫与中国的渊源,竟像仙侠剧般生生世世纠缠。
 

01
 

虽说现在很多人把四川当成熊猫的故乡,但熊猫真正的故乡或许是云南。科研人员在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发现了最早的熊猫化石,地质年代约在800万年前。
 

在几十万年前,熊猫迈入了极盛时代,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它们的栖息地。当时的北京就有熊猫,中国南边的越南和缅甸也有熊猫。
 


 

当华夏先祖迈入文明时代后,熊猫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记载中,只不过是另外的名字。比如貊、白黑、执夷、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食铁兽、猛氏兽等。
 

西晋人甚至把熊猫当成了上古神兽驺虞,传说中的驺虞白毛黑纹,生性仁慈,连青草都不忍心践踏。熊猫的毛色与之相符,食竹的特性更让晋人把它当成了仁兽。
 


 

物况天择,适者生存,在残酷的自然法下,许多同时代的动物相继灭绝,而熊猫却繁衍至今,并且保留着古代的特征,赢得了“活化石”的美名,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国宝。
 

然而,到了近代,古人心目中神兽般的熊猫,却上演了一部让人唏嘘堕泪的受难记。
 


 

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四川宝兴县寻找珍惜的物种。宝兴县内群峰耸秀,溪泉甘美,蕴藏着全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动物物种。他已经来了两年多,收获颇丰。
 

3月11日下午,采完生物标本的他高兴地返回教堂。却在路经一户人家时,被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皮深深吸引。主人对他说,这种动物性格温顺,叫“白熊”、“花熊”或“竹熊”。
 


 

戴维认定这种有趣的动物,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为了得到这种有趣的动物,他雇佣了20个当地的猎人。这些猎人们为他捉到了小白熊,但为了便于携带,就杀死了它。
 

看着死去的白熊,戴维内心失落,他要求猎手们为他捉一只活的动物回来。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后,猎手们终于为他捕到了一只“竹熊”,戴维给它取名为“黑白熊”。
 


 

现在的人看见萌物往往移不开眼睛,一百多年前的戴维同样如此。
 

“黑白熊”体型圆滚,憨态可掬,动作滑稽,那份可爱简直可以论斤称取。戴维就像照顾孩子一样为它称体重量身段,并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着各种数据。
 


 

一段时间后,戴维想要将“黑白熊”带回法国。但在那个没有飞机的年代,许多人都忍受不了跋山涉水和远渡重洋的艰辛,更何况对环境挑剔的“黑白熊”。
 

结果还没有到成都,“黑白熊”就已经奄奄一息。伤心的截维把熊皮做成了标本,送给了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
 


 

令戴维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展出几乎为“黑白熊”们带来了灭顶之灾。从此之后,无数的西方人跑到中国猎杀它们。
 

02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后果呢?
 

当“黑白熊”的标本在博物馆展出后,引起了巨大轰动。由于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动物,许多人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一场骗局。
 


 

但博物馆主任在经过研究分析后认为:这种动物非熊亦非猫,是一个新物种,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于是将它命名为“大猫熊”。
 

“大猫熊”,当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熊猫。由于当时国人从右往左的阅读习惯,将“猫熊”二字读成了熊猫,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
 


 

对于当时的欧洲人而言,全世界都是他们的猎场,装备的巨大优势让他们战无不胜。大山矗立,他们想要征服;江河奔腾,他们想要横渡;而新物种,他们当然更不会放过。
 

新物种的发现,让探险家、游猎家和标本采集者兴奋起来,他们纷纷跑到了大熊猫产区,想要捕捉熊猫运回他们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每一次熊猫都死在途中。
 


 

渐渐地,西方人改变了思路,他们索性放弃了运送活物的想法,把死去的熊猫做成标本也是不做的选择。打头阵的,就是后来成为总统的罗斯福的两个儿子:西奥多·罗斯福和克米特·罗斯福。
 

两兄弟举着“科学研究”的大旗,从印度出发进入了中国。他们先是来到了宝兴县,结果运气不佳。后来他们又进入大凉山,成功猎杀了一头大熊猫,制成标本后带回了美国。
 

 △罗斯福两兄弟

这个事件如同一颗炸弹,引爆了美国媒体,许多记者前来采访罗斯福兄弟的经历。弟弟说道:

“我们相当幸运,实话说,我们只花了4个小时追寻,然后正好发现了在睡午觉的熊猫。我和我哥哥小心靠近,同时射击后就得手了。我们雇佣的当地人拒绝将熊猫带回他们村儿,似乎大熊猫是他们信奉的一种神灵。”



 

由于美国人太过热切,两兄弟甚至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追踪大熊猫》。罗斯福家族是美国的政治望族,在名人的带动下,猎杀熊猫成为了一种风潮。
 

一时之间,西方各国的探险者们跑到了中国猎杀大熊猫,有一位名叫Douglas Fairbanks的演员甚至跑到中国3次,许多博物馆里都有了大熊猫的标本。
 


 

相对应的,中国的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在那个危机重重的年代,没有人统计过这个数量有多少。
 

03
 

如果说博物馆制作大熊猫标本,尚属于科学研究的话,那么接下来就纯粹是利益了。
 

1936年,美国的社交名媛露丝·哈克利斯新婚,他的丈夫对大熊猫极其迷恋,在结婚两周后就跑到了中国寻找大熊猫,没想到病逝于上海。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露丝在两个月后来到了中国。
 

△露丝与杨昆廷
 

与她同行的,还有一位叫杨昆廷的美籍华人。在杨昆廷的帮助下,露丝得偿所愿,抓到了一只活的熊猫幼崽,她用杨廷昆妻子的名字,为这个熊猫幼崽取名为“苏琳”。
 

当达成目标后,露丝迅速前往成都,飞往了上海,然后通过行贿,登上了返航的轮船,用越洋电报将消息告知了媒体。尽管西方国家已经捕捉熊猫超半个世纪,但人们从来没有见过活的熊猫。
 


 

当美国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欣喜万分,无数人把她当成了英雄。1936年圣诞夜前夕,露丝回到了旧金山码头。她就像是打了胜仗的将军凯旋,到处是热情欢迎的人们。
 

而熊猫苏琳,成为了当时美国最尊贵的客人。它被送到各大城市展出,在每一座城市都引起了巨大轰动。罗斯福、作家海伦·凯勒,甚至是黑帮教父艾尔·卡彭,都纷纷跑去欣赏苏琳的萌姿。
 


 

后来,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经过激烈竞争买下了苏琳。苏琳的入驻成为了动物园最大的王牌,最多的一天吸引了4万名客人,打破了动物园入园人数的记录。
 

眼看着美国人如此狂热,精明的商人们疯狂赶制着大熊猫形象的产品,比如熊猫泳装,熊猫上衣,熊猫鸡尾酒,赚了个盆满钵满。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熊猫狂热的背后,掀起了一种更大的危机。
 

在电影《金刚》中,制作人员为了拍摄一部新奇的电影不惜远渡重洋,冒着生命的危险跑到了遍地巨兽的骷髅岛。虽然电影没拍成,但他们居然把金刚击晕,运回了美国纽约。
 


 

在金钱的驱动下,资本是如此的癫狂,连巨兽金刚都败下阵来。捕捉熊猫的风险,跟骷髅岛比起来不值一提。
 

当芝加哥的动物园赢利突破纪录的时候,更多的资本家蠢蠢欲动,西方各国再一次掀起了到中国捕捉活体熊猫的狂潮。
 


 

不知道有多少熊猫,送进了欧美国家的动物园;又有多少熊猫,死在了大海的轮船上。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的建立。在这段近80年的岁月里,西方人对于熊猫的追逐,一如他们的大航海时代,充满了血腥和铜臭。
 

04
 

回想熊猫受难的那段历史,让我们揪心裂肺。好在中国渐渐强大,再也没有国家敢劫掠我们的国宝。
 


 

现在的发达国家,只能通过租借的方式得到熊猫,每一只每年需支付50-100万美元。而且,不要妄想让熊猫在他们国家繁衍,生下了熊猫宝宝,不仅需要付60万美元,养到3岁后还必须归还。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苛刻的条款。但即便如此,外国也在排队争取着租借权。
 


 

荷兰,首相换了3届,申请了15年,才终于获得了租借权。激动的荷兰人耗资700万欧元,建造了一座9000平方米的“故宫版”熊猫馆,每天准备了20多种竹子任熊猫挑选。
 


 

法国,历经了两年艰苦的谈判,中国才同意将熊猫租借。他们不仅派遣专机运送熊猫,还用迎接外国元首访问时的法国宪兵车队,护送熊猫到达了风景如画的博瓦勒野生动物园。
 


 

英国,为了能够租到两只熊猫,不仅缴纳了巨额租金,还与我们签订了26亿英镑的合同。这其中,有我们一直追求的可替代能源技术、汽车贸易协议。熊猫,无疑是最萌外交官。
 


 

那个曾经猎杀熊猫最积级的美国,现在也饱受分离的痛苦。当熊猫泰山回国时,美国人顶着鹅毛大雪站在街道边,眼含热泪与泰山道别。肯定有不少美国人想着拒绝归还,但他们也只能想想了。
 

为什么熊猫近代和现代的命运差距如此之大呢?因为我们变强了。也只有变强,我们才有能力保护所爱的一切。
 

珍惜当下,永远不要忘记耻辱;居安思危,努力让中国走向强盛。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愿和使命!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