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夫人的葬礼,让我们看到东西方葬礼的天壤之别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8-04-28 20:20:51  点击:5089  属于:观点

2018年4月21日,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的葬礼在休斯敦圣马丁教堂举行。看过的人也许不禁要惊叹:原来葬礼可以办成这样!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何岸

 

一位美国前总统夫人去世的讣告,

美国政要们开心出席葬礼

第一夫人梅兰尼娅·特朗普和奥巴马比邻而坐,相视一笑

……

追悼会现场

还不止这些,那些曾经相互攻讦的政敌与对手,这次都“欢聚”在这场葬礼上,一切都让媒体大跌眼界:原来葬礼可以办成这样!

4位总统、4位第一夫人在芭芭拉·布什葬礼上的合影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这场葬礼的女主角是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的夫人、第43任总统小布什的母亲芭芭拉·布什

参与者包括四位美国前总统、现任第一夫人,以及1000多名哀悼者。 

小布什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布什走进教堂

图片来源:美国福克斯新闻网

一场欢乐的葬礼

其实芭芭拉•布什本人完全不相信她的葬礼会吸引大批人来参加,她甚至让念悼词的儿子前弗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提前准备好了这么说:

“长话短说,别拖延时间,大家已经听够了致辞。还有,最重要的,别哭哭啼啼的。要知道,我和这些人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了。”

然而,事实证明,她想错了。

这个她生前经常祷告的教堂,这次聚集了1000多个为她送别的人。

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的丧礼在休士顿一座圣公会教堂举行

坐在抛光橡木长椅上的是四位美国前总统:丈夫乔治 •布什和儿子小布什,贝拉克•奥巴马和比尔•克林顿。

芭芭拉经常这么低估和自嘲自己,她嘲笑自己的年龄、皱纹和体重。

她把自嘲变成一种艺术。

这场她为自己设计的葬礼,也是她一贯风格的体现:

只是一个在高耸的彩色玻璃窗教堂里的朴素仪式。

没有华丽的花言巧语,甚至也没有一丝伤感,就像芭芭拉•布什本人一样。

祈祷和祝福结束后,小布什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布什,后面跟着老布什和芭芭拉的8个孙子,他们慢慢把祖母的棺木推到主通道。

全场响起了芭芭拉精心选择的赞美诗:《欢乐,喜悦,我们崇拜你》。

这本是一场极尽哀荣的西式葬礼,却成为了一个充满拥抱和亲吻的老友聚会。

几十年来,为美国作出了战争和和平的决定的高官政要们,从巴拉克•奥巴马到希拉里和克林顿,从前国务卿赖斯到布什助手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和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从梅拉尼娅•特朗普到米歇尔•奥巴马……

尽管他们政见不同,但在芭芭拉•布什的葬礼上都露出了微笑,一起与唱诗班高歌赞美诗。 

尤其是梅拉尼娅•特朗普,镜头下的她看起来很温暖,比起她刚刚操办完毕的法国总统夫妇访美一行,她显然放松很多。

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亚·川普

当教堂里“欢乐、喜悦、我们崇拜你”的歌声结束时,哀悼者从长凳上走出来,送别芭芭拉•布什。

她被安葬在得克萨斯大学校园内的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

哀悼者用温情幽默的方式,回忆起并庆祝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中国人的葬礼记忆

一场欢乐的西式葬礼,让媒体捕捉到的尽是轻松诙谐的葬礼上的各种小细节:

一篇引发听众阵阵欢乐笑声的悼词;
望着讲坛上致悼词的杰布•布什,老布什和小布什笑得肩抖不止;
小布什转过身回头,给老朋友们一个熟悉的俏皮话;
梅兰尼娅•特朗普与巴拉克•奥巴马的江湖一笑泯恩仇;
 

这是一场充满了亲情回忆、欢乐、幽默和敬意的葬礼。

葬礼居然可以办成这样!

这并不是西式葬礼第一次触动国人。

上次的欢乐记忆还是被誉为“电影大年”的1994年的喜剧片《四个婚礼一个葬礼》。

《四个婚礼一个葬礼》海报

葬礼可以成为喜剧片的元素甚至片名,这一点突显了中西方文明的不同之处。

在《阿甘正传》、《真实的谎言》、《本能》等佳片扎堆的1994年,电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甚至拿下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和原创剧本两项提名。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穿插了几场各有特色的婚礼和葬礼场面。电影落幕,嬉笑之间,观众感受到的是在面对人生危机时,西方人幽默自嘲的处理方式。

从小到大,每个中国人都会参加无数次葬礼、追悼会,直到最后一个属于自己的葬礼。

或举国上下、全民哀悼的国丧;
或大操大办、锣鼓喧天的红白喜事;
还有八宝山殡仪馆里的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除了懵懂儿时对于民间葬礼的恐惧与好奇外,成人后的每一次葬礼无不令人充满了压抑与悲痛的记忆。

民间葬礼仪式

记得有一年,因为单位连续发生多起过劳死事件,笔者当年赴八宝山参加同事追悼会之频繁,让人感到自己快被那低回的哀乐、窒息的氛围抑郁了。

无限循环的哀乐,千篇一律的悼词;

格式化一般的生前简历,格式化一般的死后待遇,

这就是中国人享受的体制内中式葬礼的规格与范式。

披麻戴孝、送汤出殡、哭天抢地、喇叭唢呐,

则是残留民间的传统中式葬礼仪典。

试想一下,如果换成芭芭拉•布什的葬礼,整个人是不是不但不压抑,反而是被治愈好了呢?

这就是中西之间葬礼仪式折射出对生死理解的不同。

中西之间的葬礼差异

葬礼是人类对超越死亡的外在仪式,中西方皆有。

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影响,不同的葬礼仪式体现了迥异的中西方文化。

中国传统葬礼披麻戴孝,白色是主色调。

而白色在西方则象征纯洁,是婚礼用色的主色调。

西方葬礼主色调是黑色,其庄重、肃穆契合正式场合严肃心情的需求。

芭芭拉•布什灵柩移出教堂

受儒道教影响,中国的传统葬礼涉及用具主要有寿衣、纸制物品、棺材。

而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葬礼,用具主要与宗教活动相关:圣水、 蜡烛、十字架。

中式的葬礼仪式,会有锣鼓唢呐、耍狮子、唱大戏。

葬礼越风光、花钱越多、哭嚎声越响,被视为子女是否孝顺的标准。

整个中式葬礼仪式,处处体现了儒家思想长幼尊卑的影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上下尊卑等差之爱”构建了中国人的伦理秩序,千年不变。

西方葬礼的典礼仪式则是“亡者弥撒”的仪式。

基督教义下,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转折。

葬礼中的弥撒是对复活与永恒生命的期待与渴望。

受全球化影响,传统的中式葬礼越来越多受到西式葬礼的影响,火葬、简化葬礼成为越来越多中式葬礼的选择。

摒弃传统葬礼中封建落后的习俗固然值得肯定,但流于表面、将葬礼办成格式化的做法,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遗失,更是对亲情、友情的漠视。

中国先贤说过,事死如生,传承逝去的亲人的优秀品质,是最深刻最活泼的悼念。

儒教所构建的伦理秩序,在全球化影响的剥蚀之下,中式葬礼不仅丢掉了皮,还失却了魂。

悲欣交集,事死如生

怎样面对死亡,每个人有着自己的答案。

1942年9月,弘一法师用“悲欣交集”四个字给出了他的终极答案。

他并嘱咐: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

这是他在圆寂前写下的最后四个字。

弘一法师

这里的“悲”字,不是“悲伤”或“悲哀”,而是“慈悲”。

在大众念佛声中,弘一法师安详地往生了。

时年63岁。

是悲伤还是喜悦?

是慈悲还是伪饰?

生命这趟旅程,你选择怎样的开始、怎样的终曲?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