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爱工作?都是被逼的!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7-10-10 21:37:24  点击:3141  属于:观点

华哥说

 

一边是现实生活的沉重经济负担,一边是女人天性的沉重心理负担,究竟该怎么选择?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唐僧牛仔

全文4624字,读完大约7分钟

 

前不久,“蜘蛛女侠”罗登萍的视频火了。家住贵州山区的罗登萍,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攀岩,她认为“男女应该平等,我可以去学。”

在贵州,当地的苗族不佩戴绳索攀岩采药,已经有几个世纪了。现在,当地旅游部门把这个看起来很刺激的活动,作为景区吸引游客的项目。

  • 罗登萍徒手攀登100多米高的悬崖,每天两次

当地报纸报道,罗登萍平时月收入3000多元,旅游旺季每月能收入8000多元。如今,罗登萍用自己的收入买了一辆越野车和一辆货车,丈夫开车拉货,她则继续当“蜘蛛人”。

不少网友惊呼罗登萍“艺高人胆大”的同时,也不忘赞叹一下勤劳能干的中国女性。

中国女性有多“热爱工作”?世界劳工组织估计,2016年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超过63%,甚至比意大利(58%)、希腊(60%)等发达国家的男性劳动参与率还高。

  • BBC视频截图

和其他国家的女人相比,中国女人简直就是女汉子。勤劳的中国女人在承担生儿育女重任的同时,在工厂、学校、企业,甚至是在工地,也丝毫不逊于男人。

  • 在各行各业,甚至是建筑工地,女性的身影也时常出现

中国女人 天生勤劳能干

最近,我和不少人一样,在追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作为吃瓜群众,除了操心周莹最后有没有和沈星移在一起,更多的恐怕是对十几岁就成寡妇的她,历经坎坷建立起“商业帝国”这传奇故事的叹服了。

  •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在剧中,周莹从江湖少女到吴家少奶奶,和随后吴家东院接连遭遇的变故中,她表现出的种种蜕变让人感叹。身处艰难境地,为重振吴家艰难前行的周莹,让不少观众不忍。有网友表示:“周莹能在如此磨难中选择重振吴家,敢于担当的精神实在是让人佩服!”

历史上的周莹,用她的智慧和辛勤,使得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庞大的产业链堪比现代版马云。

  • 吴家大院

当然,在封建年代,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出来抛头露面的女人是凤毛麟角,像周莹这样的成功人士更是略不世出。可是中国女性,天生就有勤劳能干的文化基因,一旦这种能力被从封建礼教的藩篱中释放出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能量,惊天动地。

效仿苏联 从相夫教子到走出家门工作

其实,中国女性走出家门去工作的历史并不长。中国女性的高工作率,深受前苏联影响。事实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女性工作率,普遍高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鼓励生产。

  • 初中毕业的女工,工作一年后就能熟练使用千分尺,按照苏联设计要求,这工作需要5级工才能完成

就像走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以苏联为楷模一样,战争结束以后,如何动员妇女加入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如何向世界宣传中国实现了男女平等,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同样是中国政府学习、效仿苏联的重要方面。

从那时开始,由政府自上而下号召并负责安置,大批妇女劳动力到社会生产的岗位上。在1955年喊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下,短时期内大量妇女成为职业女性,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那时,工厂有托儿所,农村也成立了“抱娃娃组”,目的只有一个,让女人走出家门工作。

  • 那个年代宣传海报

在当时普遍贫困的中国社会,男女平等就业与同工同酬,对中国的传统家庭及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产生了深刻影响。妇女参加工作,逐渐改变了丈夫对妻子的角色期待。丈夫开始参与过去只是由妻子完成的洗衣服、买菜、照顾孩子的家务活,而不愿让妻子出去工作的丈夫,会被认为是封建思想严重的人,要受到亲戚邻里的批评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 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女性迅速走出家门,进入各个领域工作

努力工作 为自己掌握命运遥控器

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女性,如今仍面临着平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困难,可在中国,女性早已撑起了不止半边天。她们一边承担着母亲、妻子的责任,照顾着家庭生活,同时又和男人们一起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但和当年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女性不同,现在的职场女性看待工作,内涵更丰富。

  • 《欢乐颂2》剧照

《欢乐颂2》里面的5个女孩,有富二代,也有普通女孩,可她们无一例外地都在职场里拼得很。即使是拿着老妈给的一厚摞房本,曲筱绡也还想要出来打拼。就像在年轻职场人士中流行的一句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你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有媒体曾做过一个调查,为什么中国女性如此能干,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中国女性对独立有非常强的渴望。“我要有自己的孩子和老公,也要有自己的诗和远方。”中国女性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而且她们都明白,经济独立是一切的基础。

  • 《欢乐颂2》里曲筱绡对事业的追求,代表了不少女性的想法

第二是情商高。中国女人似乎天生就是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能手。在中国这种家庭本位的社会中,中国女人其实是两代人之间最关键的一环,她们必须训练出这样的高情商,才足以应付这个世界。

第三则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与之前优先培养男孩的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女孩,能够享有与男孩一样的条件。再加上基础教育的普及,让很多女性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缺乏社会保障 全职太太哪来安全感

家中长辈对带孩子和家务的参与帮助,让中国女性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而她们也明白,比“诗和远方”更现实的问题是,房贷、车贷、养育子女……光靠家里一个男的去挣钱远远不够。多数中国家庭的收入来源只有工资,所以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努力工作赚钱分担经济压力。

  • 为给患病的丈夫筹集治疗费,她搬一天水泥能赚100元,和她干同样工作的男人每天的工资是150元

中国的大多女性,既要工作又要承担家务。由于政府提倡 “广就业”,但又缺少对家庭的税收和福利补贴,中国女性家庭与事业的冲突也就显得格外突出。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的全职太太罗子君的故事,反映了国内做全职妈妈或全职太太的情绪,那就是特别缺乏安全感。半年产假过后,如果选择做全职妈妈,首先面临的困境便是个人工资收入、社保全无。不少全职妈妈在网上发帖,呼吁给全职妈妈上医疗和养老保险,哪怕打点折扣。

  • 《我的前半生》截图

在高福利国家,全职太太一度成为主流选择。比如,在日本50%的适龄女性不工作,专注于家务及子女成长;而在美国,因为只要家庭中有一人工作,全家人就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险,而且全职太太每年还可享受免税优惠,因此一度也有过半已婚女性选择居家为主。

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东西方对于全职太太的认知也存在许多不同。在西方国家,“全职主妇(Full-time housewife)”属于一个正式的职业范畴,受到相当的尊重和承认,许多西方国家都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政策保护和稳定的福利保障。

  • 贝克汉姆夫妇和孩子,即便是这对儿全球最有范夫妻,维多利亚也称为了孩子和家庭必须“咬紧牙关”

由于全职太太在家庭内的付出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美国,全职太太在经济上不会有太大的负担:“就算她们从来没有上过班,没有缴纳过社保退休金。在她们到达完全退休年龄时,依然可以领取配偶退休金的一半,这笔钱是国家配发的,不会影响到配偶拿到的数额。即使离婚了,只要你没有再婚,依然可以领取前配偶退休金的一半。反过来,没有上过班的家庭主夫也一样。”

在很多发达国家,政府都给了全职太太稳定的政策和福利保障。德国全职太太会有一份稳定的薪水,即每月300欧元的津贴,她们的丈夫还会因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而享受优惠税。意大利政府除了为全职太太提供补助之外,社会保障政策还为她们消减不幸离婚或丧偶的后顾之忧:如果丈夫一方想离婚,同时作为全职太太的女方又没有过错,法官就会判定丈夫支付一定的生活费用给前妻,直到前妻找到工作或找到下一任丈夫为止;而如果丈夫不幸去世,作为全职太太的妻子每月还能领到丈夫生前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工资,一直到离世。

日本的全职太太,不用缴纳保险金就可享受保险的待遇。即便一天也没工作过,到了65岁,也同样可以领取国民年金。

  • 缺乏社会保障的中国女人,想安心做全职太太,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些保障,“全职太太”作为一种职业,自然有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个女性既在职场打拼,又挑起家务重担,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会被人认为神圣而崇高,因为在她们看来,这基本是个不可能的任务。而在中国,这就是人生常态。

对中国女人而言 回家才是真正的革命

但是,这世界却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想要出来工作。今年3月8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和美国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70%女性和66%男性希望女性从事有偿工作。即使是在劳动女性占少数的北非和阿拉伯国家,也分别有57%和52%男性受访者表示,希望女性除了照顾家庭,也能到职场工作。在态度分歧最大的北美,也有79%的女性和57%的男性认为家庭之外的工作是可以接受的。

  • 挪威是一个进入高度女性化(feminine)的社会,女性在几乎任何领域都不甘落后

为这一现象注解的是,多名学者研究发现,现在高福利制度运转最好的北欧国家,女性工作率也相对最高。2011年,《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本霍德撰文称,挪威高福利社会繁荣的秘密,那就是女性超过70%的高工作率。因为女性高工作率带来了更多的税收和更快的经济发展,如此才足以支撑高福利制度运转正常。

当然,更多人希望女性能外出工作,并不能简单理解为男女平等的进步。因为在职场中,多数女性若想获得更大的成就,仍要面对“性别歧视”那不可描述的原因羁绊,即便是去年美国总统大选中,以自己是女性为竞选宣传策略的希拉里,也没能冲破“玻璃天花板”的束缚。

  • 希拉里也无法冲破女性职场的“玻璃天花板”。在中国,这情况似乎更严重

而在从职场回转到家庭的女性眼中,市场经济中的女性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几乎所有人都有一把辛酸的职场回忆。

很少有人想到过,妈妈外出工作的另一个结果。哈佛大学精神病学者尼利科研究过这种现象,认为父母长时间不在家,或者每天精疲力尽、无暇顾及家庭,都会给孩子的情绪健康造成危害。那些成年后为严重情绪疾病所困扰的人,都曾经历过“父母无人在家”之痛。

对于如今成为知性太太的主力70后来说,她们本人大多经历过自己的母亲那一代事实上的“不在家”,“去女性化”造成了数代中国人在人生重要成长阶段的亲情缺憾。

而传统的性别秩序,也正在形成家庭中的拉力。这个传统,指的是中国延续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1949年以后,这个模式曾经被彻底颠覆了。然而,2010年“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第三次调查”中,有近62%的男性和近55%的女性认为:“男性属于公共生活,而女性属于家庭”,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7.7个和4.4个百分点。

  • 沉溺“王者荣耀”这些游戏的背后,是孩子缺少陪伴,渴望寻找认同感

以前的时代,树立了一个很坏的榜样,没有妈妈的榜样。当妈妈是落后,当革命战士才是先进。而对于如今知识女性而言,回家才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是对女人天性的拨乱反正。

一边是现实生活的沉重经济负担,一边是女人天性的沉重心理负担,究竟该怎么选择?

做女人难,做中国女人,尤其难!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