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你是这样的姜子牙!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21-06-29 20:47:22  点击:1817  属于:非常人物

今天上午,94岁的著名导演、演员蓝天野拿到了沉甸甸的“七一勋章”。

自上世纪40年代投身演艺事业以来,蓝天野曾出演或导演《蜕变》《茶馆》《家》等数十部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众多的经典人物形象,是演艺界中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艺术家。

当然,对于全国观众而言,蓝天野最让人熟悉的形象,还是90版《封神榜》中的姜子牙。

姜太公的仙风道骨、运筹帷幄,在剧中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封神题材影视剧拍了无数部,蓝天野的姜子牙依然无人能够超越。

● 在90版《封神榜》中,蓝天野饰演姜子牙

然而直到今天,随着“七一勋章”的颁发,我们才知道蓝天野曾经的另外一个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甚至连他的名字、以及他转投的演艺事业,都是听从党组织安排的。

“组织让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

这句话,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蓝天野已坚定不移地践行了76年。

1、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1927年出生于河北饶阳。

小时候的他喜欢画画,一门心思打算做个画家。后顺利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即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专门学习绘画。

● 6岁时的蓝天野

那时的他对绘画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油画、水彩画、铅笔画、版画、漫画,各种形式他都练习过。

“我顺其自然的就成了班里美术版面的设计者,还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画老师,甚至还在学校的板报上开辟了一个‘每期一师’的漫画专栏。”

“那时我都是用炭笔画,要修改时就用馒头擦掉。有时到中午了,才发现馒头也用得差不多了。”

至今提起那段往事,蓝老仍充满了兴致。

1945年,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百姓生活依然是水深火热,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学生民主运动开始在地下展开。

蓝天野的姐姐石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被组织从解放区派回北京,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的力量。

蓝天野的家也成了北平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

姐姐给蓝天野带来了《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两个中国之命运》等书籍,这些前所未闻的新文化、新思想,犹如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感到无比震撼。

在姐姐的带领下,蓝天野参加了革命工作,负责刻印蜡版、印制宣传材料等,随着工作的开展,他成为姐姐回北京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

● 1946 年,蓝天野20 岁(后右一)和嫡母(前右)、 庶母(前左)、姐姐、姐夫

1945年9月,18岁的蓝天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蓝天野冒着生命危险,在解放区与国统区之间,从事着传递信息、护送人员、运送物资等工作。

这些在旁人听来都是高风险的任务,在蓝天野的回忆中却并不是什么大事。

“这是我为党做的一项具体工作,心里很高兴,也没有觉得特别危险。”

1948年,国统区大城市民主运动高涨,很多大中学校的学生剧团,都是学生运动中的主力。面对这种局面,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很多剧团开始怀疑,加紧监视。

蓝天野所在的演剧二队和祖国剧团,正是地下党领导的据点。

按组织指示,蓝天野和大批同志连夜撤回解放区。

到达解放区后,接待人员说:“你在国统区还有亲戚朋友、很多关系,为了他们不受牵连,得改名字。”

于是,他把原来的名字王润森,改成了“蓝天野”,一直沿用至今。

2、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在这里从事戏剧艺术工作。

“因为当时党指示,让我把工作重点放在戏剧战线上,扩大党的影响。从此,我就一直从事话剧事业,直到现在。”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蓝天野颇为感慨。

建院初期,很长时间都没有排戏,因为当时的很多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

为了提高演出效果,全院分成四个大组,下乡体验生活。

晚上练戏,白天帮老乡收麦子、干农活。

后来,体验生活也成为了“北京人艺”的特色之一。

● 1964年,蓝天野去京郊房山岗上村大队体验生活,和老书记、全国劳模吴春山(左)在牲口院共同相处半年

多年来,蓝天野始终坚持对艺术事业的执着与追求,先后在《茶馆》《北京人》《蔡文姬》《罗密欧与朱丽叶》等70余部话剧中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其中,《茶馆》中的秦仲义、《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等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 1957年《北京人》中,蓝天野饰演曾文清

而《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渴望》中王沪生的父亲,则是他在跨入电视剧领域时,留在一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形象。

除话剧、电视剧表演外,蓝天野还作为导演,执导《山村新人》《故都春晓》等十余部话剧,并凭借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于1985年获北京市优秀导演奖。

● 82版《茶馆》 中,蓝天野饰演秦二爷

同时,他坚持为青年演员讲授剧院传统、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曾接受过他教学指导的有童超、狄辛、林连昆、宋丹丹、濮存昕等众多艺术家。

3、

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84岁高龄的蓝天野加盟剧组,重排献礼剧目《家》。

他在排练中不慎摔伤,手指骨折,起身后的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

第二天,他坚持带伤出现在了排练现场。

一部部优秀作品、一个个鲜活角色背后,支撑蓝天野潜心创作、精彩演出的动力,是对艺术始终如一的追求。

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蓝天野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他先后荣获“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表彰”、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艺术之外,蓝天野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回报党和祖国。

每年的“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他都踊跃参与;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青海玉树地震,他都捐款数千元;

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主动捐款2万元;

2014年,得知“南锣鼓巷戏剧节”因资金短缺面临困境时,他当场捐出3万元,热切关心和扶持民营戏剧演出;

2018年,在北京人艺开展的戏剧进校园公益活动中,他以90多岁的高龄,开启北京人艺名家讲坛第一讲,与清华学子面对面畅谈了他的戏剧与人生体验,分享了北京人艺艺术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他坚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无论角色大小,一上舞台,就有义务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当被问起对现在演艺界“小鲜肉”的看法时,他说:

“这是一个侮辱性的语言,说明不具备演员的基本条件。演员需要充实生活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这是从红色年代成长起来的老一辈艺术家,对后辈的严格要求与殷切期待。

点个【在看】+【赞】吧,为蓝老爷子,也为所有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文/牧龙闲人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