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姜文和倪虹洁的自卑,戳痛了多少中国家长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21-04-15 20:27:32  点击:1561  属于:非常人物

最近,在综艺节目《听姐说》中,演员倪虹洁十分伤心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一直以来,家里人对自己做演员这一行都是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从来不存在任何的鼓励。”

其实,从倪虹洁入行开始,家里人对她的职业都是不理不睬的态度。

当年,倪虹洁通过拍摄内衣广告进入娱乐圈,和现在的性感内衣不同,那就是一套连体背心加短裤,非常保守。

● 图片出处:《听姐说》

可因为当时人们的思想还很保守,所以倪虹洁就被贴上了“靠性感出道”的标签,父母为此表示不理解。

倪虹洁回忆说,有一次全家里在一起吃饭,前一秒还有说有笑,突然电视里播放了她代言的内衣广告, 父母的笑容瞬间就消失了,气氛很尴尬。

主持人王自健问她:“爸爸妈妈有没有讲过什么?”

倪虹洁很失望地说:“没有,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提过这个广告,就当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件事让倪虹洁很难过,而父母的“冷”处理,也成了她不自信的源泉,明明自己有颜值、有演技,可她就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这种自卑感甚至伴随了她半辈子。

然而,观众眼里的倪虹洁身材傲人,长相甜美,若不是她自己吐露心声,我们很难将“自卑”和如此优秀的美女联系在一起。

她的一席话,让人无比心疼,而扎根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归根结底是父母的“不表态,不鼓励”造成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无疑是最重要的角色,如果遇到问题父母选择沉默,或者长期不鼓励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对孩子的心理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1、

众所周知,大导演姜文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人生赢家。但是,在做客《十三邀》时,姜文直言自己很不自信,他直言:“我是一个自卑的人,尤其得不到母亲的认可,是我永远的痛! ”

说这句话的时候,姜文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他的表情告诉观众,哪怕到了今天,他内心深处依然不快乐。

在和母亲相处中,姜文一直在努力“讨好”母亲,但这种讨好换来的却是母亲冰冷的回应。

● 图片出处:《十三邀》

1980年,姜文终于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他想这一次母亲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了。当通知书到手的时候,姜文兴冲冲地赶回家将通知书交到了母亲手中。

没成想母亲非但没有赞美之词,还把通知书“啪”的一声扔到了一边,和对待废纸没什么差别,随后又说了一句:“我还有一堆衣服没洗完,没空听你说这些。”

那一刻,姜文的心仿佛跌入了谷底,他看着母亲的背影和被扔在一旁的通知书,心里五味杂陈,这件事也成了姜文的心结。

● 图片出处:《十三邀》

姜文当时就想,或许是自己不够优秀,那就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混出名堂,让母亲真正地认可自己。

毕业后的姜文,顺利地进入了演艺圈,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名气有了,金钱也有了。这一次,为了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给母亲买了大房子,心里想:“这次母亲应该高兴了。”

可是,当他将钥匙交给母亲时,母亲的表情依然很冷漠,而且那个房子一直空着,母亲一次也没有去住过。

母亲的态度让姜文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以至于他已经是影帝和名导了,但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因为那些荣誉都比不过母亲的一句肯定,可一直到母亲去世,姜文也没有听到那句自己盼了半辈子的话。

● 姜文和妻子周韵

直到现在姜文有时候还是会问自己:“为什么就是不能和母亲好好相处呢?”

不被母亲认可的姜文,心里一直有个无法填补的黑洞,他一直活在自我评价偏低的困境里,在“我很优秀”和“我很差劲”中摇摆。

其实,在外人眼里无论多么成功的人士,都比不过父母眼中的成功,可是许多中国家长并没有给足孩子底气,他们总是用“打压式”或者“挫折”教育去对待自己的子女,殊不知长此以往,带给孩子的只有痛苦和自卑。

心理学家曾说:“成年人长大后的一切表现,都可以在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父母带来的自卑中,所以他们一生都在奔跑,就是想获得父母的认可。”

这句话,在董卿身上得到了应验。

2、

董卿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她知性、美丽、大方,她可以主持春晚,也能当得了制片人,她是当之无愧的“央视一姐”。

在外人眼里,董卿的人生接近完美,她的气质和谈吐,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可人生没有完美,董卿优秀的背后却隐藏着外人看不到的自卑,这份自卑,和她父亲的教育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董卿的父亲出身贫寒,他的成长之路是辛苦的,一边做家务一边读书,经过多年寒窗苦读,他终于考入了上海名牌大学。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董卿的父亲觉得:“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董卿出生后,父亲将这样的教育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他不仅逼董卿背诗,还不允许她参加文体活动,不允许母亲给她买新衣服,觉得这样会分散她的注意力。

对于父亲的种种安排,董卿没有反驳的能力,只能无条件服从,但她内心里却很委屈。

尤其是吃饭的时候,父亲时常是一边吃饭,一边不停地教育董卿,甚至挑剔她的毛病,董卿就一边吃一边哭。

为了让父亲满意,董卿只能拼命学习,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即便如此父亲对她还是一如既往地苛刻,甚至还会说:“没有什么好骄傲的,你努力的程度还是不够。”

父亲无休止的压迫和打击,让董卿一直不敢停下来,只能不停地奔跑,哪怕成为光鲜的主持人,她依然极度不自信,最终她成了偏执的完美主义者,甚至一天不读书都会有罪恶感。

同样的事在作家三毛身上也发生过。

纵然三毛才华横溢,但父亲对她的要求却十分严格,甚至不会去看她的作品,这让三毛很苦恼,甚至说:“和父亲的矛盾,是我一生的战役。”

直到多年后,父亲才说出一句:“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

看到父亲的留言,一向坚强的三毛突然就哭了,她说:“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有句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父母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孩子,同时也能毁掉一个孩子。

真正聪明的父母,养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不溺爱的前提下,会给足孩子的肯定和信任,这也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

3、

提起自信的艺人,马伊琍绝对榜上有名,不管是荧幕里,还是生活中,马伊琍永远都是昂首挺胸的模样,浑身都散发着强大的气场。

马伊琍的自信,恰恰是原生家庭赐予的,她曾在节目中坦言:“往往在孩童时期,父母给了你爱的满足,这样会让一个孩子很有安全感,尤其对女孩子更为重要。”

● 图片出处:《朗读者》

在《朗读者》中提及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时,马伊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她读高中时,有一次父亲带她去领学生手册,结果发现数学等学科的分数都很高,唯有思想品德一栏,写了一个大大的“差”字。

为了弄清楚情况,父亲就问老师:“这个‘差’是怎么回事?”

老师冷着脸说:“你女儿跟多个男生谈恋爱。”

若是一般父母,听到这样的回答,肯定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数落孩子。

但马伊琍的父亲并没有忙着指责女儿,而是淡定地对老师说:“那麻烦你把那些男生的名字写出来吧!”

● 图片出处:《朗读者》

随后老师就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了一个男生的名字。马伊琍父亲看了看,又问:“其他人呢?你不说多个吗?”

老师没想到马伊琍的父亲会这样处理问题,一时语塞,但她又写不出更多人,表情非常难看。

马伊琍父亲并没有吵闹,只说:“我的女儿我最了解。”

● 图片出处:《朗读者》

父亲无条件的信任让马伊琍很感动,同时也提升了她的自信心,哪怕是在新人辈出的娱乐圈,她依然可以对着镜头说,虽然已经是40+的女艺人,但我依然可以胜任许多角色。

事业上如此,婚姻也不例外。

当年文章出轨,所有人都等着看马伊琍笑话,可是她一没哭,二没闹,一句“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女人的强大和底气。

文章出轨5年后,他们婚姻破裂,同样马伊琍也没有到处卖惨,而是选择昂起头继续走以后的路,并在节目中直言:“不会因为一次婚姻失败,就否定爱的存在,未来如果遇到合适的对象,还会组建家庭。”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差别就在于当陷入泥沼时,有人选择沉沦,只因他们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和信心,但有人却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扬帆起航,因为他有足够的信心可以让自己东山再起。

而这份自信,恰恰是早在孩童时代就建立起来的。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异常敏感,他们能够极为敏锐地感知父母的真实情感。”

为人父母绝对不是一句称呼那么简单,需要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性格养成负责,千万不要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否定孩子的努力和优秀,或者无视孩子的成功和选择。

放下父母所谓的骄傲和“过来人”的自信吧,在原则和底线范围内,多和子女沟通,不要吝啬语言,多鼓励孩子,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一位自信、开朗、阳光的孩子。文/晨夕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