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00: 38 : 有人理解你的艰辛, 才走的更远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8-06-02 22:01:53  点击:4104  属于:生活

 

2018.6.2

催泪的不仅有他们的努力,还有你的理解与包容

文/张老六

 

午夜00:38,多数人在做什么?

 

可能笙歌未尽,玩性正浓;或是酒已阑珊,酣然入睡。

然而,在城市的角落,还有一群人在午夜时分,为了生活在努力地拼搏着。于他们而言,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一份理解和认同更重要了。

不久前,网络上这样一个广告短片,就在不经意间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张婷婷,投行见习分析师。

00:38,她还在办公室加班做PPT,老板在电话里交待,明天会议签单全靠这个PPT了。

张婷婷深吸一口气,埋头赶工。

不料电脑突然蓝屏,她做了八十多p的文件还没来得及保存。怎么办?离明天只剩几个小时,重做已经不可能了。

 

 

绝望一下子如潮水般袭来。

何嘉美,广告公司客户经理。

两地分居的男友来看她,只能呆三天,但她的客户对作品不满意,需要不断的重拍。

虽然很想见到男友,但她始终无法给男友一个确定的下班时间。

男友最后的信息是“我想我们的关系需要重新考虑一下”。

即使焦虑填满胸腔,此刻的她,还是要对客户保持微笑。

罗小倩,急诊室的护士长。

丈夫在电话里催她赶紧回家,因为3岁的女儿发高烧。

心急如焚的她刚要换下工作服赶回家,急诊室就来了车祸病人。

生命与生命之间,作为医者,她只能坚守自己的岗位。

以上这些场景,是否很相似?

也许是为了证明更好的自己,也许是为生计所迫,也许是为了家人,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强咬着牙,负重前行。虽从事的工作不尽相同,但于你于我,这种被生活追赶着、透不过气、甚至有些绝望的感觉,太熟悉了。

然而,生活却并没因此变得仁慈些,一不小心,你就有可能被吸进漩涡,再也站不起来。

那么,如果此时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故事是否会被改写呢?在短片末尾,导演突然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转折:

就在张婷婷打算写下辞职报告时,老板看到她发的朋友圈,发来信息:“会议推后,后天再交PPT,明天到HR那里办转正。”

何嘉美失魂落魄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辆出租出停在身旁,男友伸出头对她说:“你打算一下人走,还是上车,跟我结婚?”

罗小倩处理好病人,收到丈夫的短信:“宝宝已经退烧,你忙吧,注意休息。”

此刻,无论是剧中当事人,还是屏幕前的观众,都忍不住泪奔。

灯火通明的城市里,总有孤独而匆匆的背景,在即将倒下的时候,多么需要一个理由能让他们坚持下去。这个理由,可能正是你的理解,我的认同。

没错,当我们身边的人疲于奔命时,我们的一句言语或一个动作,或许正是拯救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1

在这世上,对有一种人来说,理解和认同比什么都重要。

孤独是他的常态,甚至因为站在高处,所以他的孤独比常人更浓。也正因如此,有时候一句认同,对他来说就意味着全世界。

周星驰就是这样的存在。

多年来,周星驰总是用小人物来诠释大角色,用嘲弄的方式来解构人们对传统英雄的理解。但可悲的是,这种“英雄”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同样带有悲剧色彩的,还有理想中的周式爱情——无缚鸡之力的小人物,被一位神通广大且优雅漂亮的姑娘,义无反顾地爱上。《大话西游》的紫霞仙子是这样,《喜剧之王》的柳飘飘是这样,《西游降魔篇》的段小姐也是这样。她们的个性那么刚强,却总能炙热地爱上悲惨小人物,最后还会为了自己的信念牺牲一切。

但这种美不胜收的爱情,却不得善终,且在现实中无处可寻。无论是当年的《大话西游》还是后来的《西游降魔篇》,男主角都最终错过了自己的真爱,不变的,大概就只有那首片尾曲“一生所爱”和一句快被说烂的台词“爱你一万年”。

可这既是周星驰对自己真实的情感刻画——年过半百,却依然形单影只,也是他着重想要突出的主题——真爱易逝,莫等后悔了才知道珍惜。

可这种用意和苦楚,又有谁能体会呢?人们只会嘲笑他江郎才尽,用的都是一些老梗去填补后来的电影。

2013年,周星驰接受柴静的采访。

在谈到其被大众嘲笑的那句反复使用的“爱你一万年”时,柴静这样解读:“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不由分说的想法,你就想在这个时候说出人生中想说的这句话?

周星驰惊诧的问:你也有这样的感觉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喃喃的说:谢谢你啊,谢谢!

世人不理解他反复使用这句话的执着,但柴静看懂了。于是,她的一句话,让周星驰释然了。

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当大家将周星驰神话之后,便无法用凡夫人俗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从他的作品,到他的个人情感,都被架上了神坛,等在大众审判。

然而,再成功的人,也不想被世人孤立,也渴望一份理解与认同。对他而言,柴静的这份理解和认同,让一直以来孤独的他,找到了避风港。

这个不善言辞的人终于看到靠岸的灯塔,他在有生之年,向紫霞仙子、柳飘飘、段小姐表达的那种无能为力、却饱含深切的爱意,有人看到了,有人懂。这就够了。

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理解,每一份情感,都值得被包容。

或许,周星驰想要的,只是大家在欣赏他的才华和与世无争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和包容他的偏执与不善言辞。



2

相比于周星驰的冷寂和默然,崔永元用了另一种激烈的方式去寻找世人的认同。

2003年冯小刚筹划拍一 部名叫《手机》的贺岁片,他和刘震云去找了崔永元。

冯小刚说,电影打算以主持人为故事背景,那个栏目就叫“有一说一”,主持人叫严守一。崔永元一听这话就知道是套用他主持的《实话实说》。

《实话说实》是央视在1996年推出一档脱口秀节目,当时因为崔永元自成一派的主持风格,火遍大江南北。崔永元在那几年,是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主持人,集娱乐和正义于一身

1999年春晚,赵本山与宋丹丹就是套用了《实话实说》与崔永元同台表演小品,小品到现目还百看不厌。

冯小刚的提议,崔永元认为是个挺好的创意,他以为冯小刚的出发点是希望电影中节目效果更真实一些,不让内行人看了露怯。于是满口答应了下来,并钜细靡遗的将知道的全告诉了他们。

可他并不知道电影实际拍摄的剧本内容,更不知道,那个以他为原型的严守一,原来是一个生活中以婚外恋为主、工作为辅的出轨男人。

电影播出后,麻烦接踵而来。

他的母亲和妻子,因为电影里的男主角乱搞男女关系找他聊过。

还有一次他去出差,一下飞机就有记者追着问:你能对你的妻子负责任吗?

2002年,崔永元得了抑郁症离开了《实话实说》。他希望冯小刚和刘震云为此事作出正面的说明,然而,他并没有得到冯小刚等人的正面回应。

正当他无比寒心时,饰演“严守一”的葛优站出来,为崔永元正声:这要说演的是崔永元,岂不麻烦大了!

葛优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一句适当的话,对那个阶段焦虑的崔永元来说,就像是空气和水,让快要窒息的他喘一口气,坚持了下来。

在别人消费崔永元时,葛优从没有因为演了“严守一”而备感自豪;在别人面对崔永元的控诉毫不理睬时,葛优继续保持与崔永元私交。

多年后的今天,《手机2》要开拍,崔永元在微博上炮轰很多人,包括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

虽然没有声望的崔永元,早已失去了话语权,他的微博底下骂声一片,说他是个极端的疯子。

但崔永远记仇,也懂得感恩。他炮轰所有人,唯独没有将葛优扯进来

崔永元的“愤怒”,除了正义本身之外,也希望自己那独特的价值观能得到世人的理解,就像当年他独创一派的主持风格一样。

或许,我们可以不认同一个人的观点,但一定要理解和包容他为自己争取认同的权利。



3

其实,包容和理解,在我们的文化中,源远流长。

金庸曾写过一段社评:

中国人重视温情、家族、亲谊、友谊等等感情,人与人之间少走极端,不爱打官司,不喜欢做到无法转圜的地步。“仁义孝友”等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尽管大家未必能做到,但都知道是好事,认为理应如此。

的确,中国的儒家文化,早已教会我们如何理解和包容别人。

比如在李安的电影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元素。

西方素材《断背山》多了一份东方的悲悯味道,《色‧戒》里易先生与王佳芝多了一份因性而爱的慈悲。

世间的人性和物事,在具有优越性和闪光点的同时,必然像一枚硬币一样,有着相反的另一面。那一面,可能满是心酸和脆弱,一点也不闪光,一点也不优秀,但这一面却完整诠释了我们是人,不是神的事实。

就像开头视频中的在城市中拼搏的人群,他们看起来活着光鲜亮丽,但生活的艰辛琐碎和日子的支离破碎,一样侵扰着脆弱的他们。

这时,我们的包容和理解,可能会成为鼓励对方坚持下去的理由。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善意的关怀,能让人在凛凛寒冬感受暖阳照拂,也能将溺水之人托举上岸。

我不怕在黑暗中前行,但谢谢你,赠我的满天星光。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