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黎: 他拍出了中国最好的历史剧, 入行却只为填饱肚子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7-05-05 10:51:05  点击:3480  属于:生活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书剑为酒

说起张黎这个名字,人们可能会有些许陌生,但葛优在《天下无贼》里有一句台词“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黎叔就是张黎,是冯小刚为调侃他现场改的称谓。也就从这之后,黎叔这名字成了他在圈内圈外的尊称。

张黎是电视剧界中为数不多的专注创作历史剧的导演,从他手里出来的绝品毫无例外,全是精品。《走向共和》在豆瓣得分9.6,在国剧界是绝对的标杆。喜欢他这口儿的观众,把张黎的剧当作严肃艺术、国产剧中的奢侈品,《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往事》等旧作,时至今日仍被很多观众反复重温。

50后张黎  第五代导演里的另类

张黎出生于1957年,和第五代导演们的共同经历一样,他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中国由计划经济时代,泛政治化时代转变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大潮。用张黎自己的话说,50后一代人都是按部就班的。

张黎的家里是双职工,童年时期到青少年赶上“文革”,妈妈被下放,爸爸也经常带着工农兵学员去各地现场教学,张黎也就成了被放养的野孩子。

张黎的父亲是国内有名的结构力学专家,著名桥梁建筑大师茅以升先生的弟子。当时新建的桥梁大多是学习苏联,张黎的父亲对古典中国桥梁建筑充满了崇敬,也对当时没有美感的国内桥梁充满了愤怒。他想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学习工科成为领域的专家,却不曾想,张黎对桥梁的兴趣不大,反而把父亲表达的愤怒都带在了自己身上。

1974年,已经上到高中的张黎到湖南省平江县插队,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差,父亲和母亲的微薄工资也经常没法下发。为了填饱肚子,张黎到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去打杂工,在这之前,张黎对电影制作从没有过任何接触。

似乎是上天注定,从接触电影这个行当开始,张力就深深地迷恋上了电影,这从未见识过的行业是神奇的,是令人敬畏的,以往的优秀电影作品也是足够感染人的。这是第五代导演身上带有的特性,本身生活经历的独特性让他们在早期对电影足够敬畏,或者说是跪下了,也只有敬畏才会有认真和品质。

在潇湘电影制片厂待了四年,张黎对电影艺术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并且认定这会是自己一生从事的行业。厂里的老摄影师们也都很喜欢这个做事极端认真又聪明的小伙子,一些入门级别的技艺也纷纷倾囊相授。

1978年高考恢复,张黎在制片厂的摄影师的鼓励下,参加了高考,虽然发奋图强,但是毕竟已经好几年没碰书本,所以张黎并没能考进中国的顶尖学府,甚至当时他已经决定选择就读发来录取通知的华中工学院,像他父亲一样做个工学教师。他虽然出身于精英文化阶层,但却长在把文化人当作臭老九的时代,一辈子安堵如常也是人生。

不过,很快北京电影学院也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他在潇湘电影制片厂做的梦有机会实现了。权衡之后,张黎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系。他在入京求学前曾对潇湘厂的同事们放出豪言,我要成为全天下最牛逼的摄影师!这是他的第一步。

1978年的那届北影学生,现在看来几乎是中国电影电视历史上的龙飞榜。张黎与摄影系的张艺谋、顾长卫同班,与导演系的陈凯歌、田壮壮同级,此外李少红、胡玫也是张黎的同校好友。这些人至今都是中国最有国际声誉的导演,张艺谋更是被网友们封为“国师”。

张黎在给演员说戏

我要成为全天下最牛的摄影师

1982年,张黎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他没能立刻获得拍片的机会,反而被分配到了老单位潇湘电影制片厂。大学四年所学,他急需拍一部片子来证明自己的所学。但是当时电影行业整体都在萧条和复苏,并不像今天的热火场景。张黎学了四年电影回来依然还是当助理打杂,眼看着自己的梦想难以实现,他参与了集体罢工,在导演吴子牛的带领下天天去厂领导办公室蹲点,恳求拍片的机会。厂领导看着这一帮年轻的导演英雄无用武之地,还风雨无阻地蹲点了好几天,大受感动,便破例同意了张黎等人的要求,以吴子牛、张黎为核心成立了一个“青年摄制组”。

当年的电影市场和今天完全不同,全国的五大电影制片厂统销统购,生产什么片子每年有多少配额都是有政策规定的,潇湘电影制片厂当年的摄制配额一年也就四部,张黎和吴子牛是费尽心机也没能拿到,不过领导告诉张黎,儿童片是不占这四部份额的。于是摄制组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这群年轻人共同创作了第一部作品儿童电影《候补队员》。第二年,这部电影获得了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另外两个国际奖。

张黎至今记得,拿到金鸡奖杯的那天晚上,没等到颁奖典礼结束,他们就在吴子牛的带领下冲到举办地济南的大街上,狂奔、大叫、游荡,“警察就在后面追我们,看我们一群小屁孩手里拿着金鸡奖杯,还以为我们是小偷。”

张黎与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等老戏骨

张黎做事极其认真,尤其是对他心爱的影视工作。1984年,青年摄制组拍摄了第二部作品《喋血黑谷》,张黎担任摄影师,吴子牛担任导演,这部成本仅为50万的电影给电影厂带来了170多万的纯利润,吴子牛也凭借这部片子一举成名。

而张黎在这部电影里首次担纲摄影师这一重要角色,在电影杀青后摄像机里还剩下了不到40尺胶片,进口胶片十分贵重,本来应该由剧组回收,但张黎拒绝了,回程的车上,他让助理抱着机器待命,总觉得还应该再拍些什么,果不其然,路上真就拍了一个镜头,成了《喋血黑谷》片头的空镜。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张黎相继为叶大鹰、冯小刚、吴宇森等知名导演担任摄影指导,成为中国大陆最顶尖的摄影师之一,“冯小刚御用摄影”的名头一直跟了他近十年,即便在成为业界大导之后,他仍帮冯小刚拍了《天下无贼》《夜宴》。“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正是冯小刚因张黎对业务的较真,常在片场对工作人员发脾气,而临时起意的修改。

谈起为什么后来选择了当导演,张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没有我能伺候的导演了,我就自己导,如果我遇到了好的,认为能伺候的导演,我还是愿意做回摄影,摄影是做不够的,没有做够的时候。

黎叔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

张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成为了国内顶尖的摄影师,在这些岁月里,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冒着资本诱惑和权力干涉的枪林弹雨集体冲锋,损失惨重。陈凯歌再也拍不出好片子了,张艺谋成了开幕式专业户,胡玫和李少红同门相争也没拍好《红楼》,张元吸毒,王全安嫖娼……

当枪声停止之后,我们看到了张黎伫在那里,张黎说,“能让我伺候的导演就没有了,所以我来当导演”。2001年,张黎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走向共和》,这部戏凭借着张黎对历史的独特解读方式和表现手法成为大陆电视剧作品的神作,这部戏也把他推向巅峰。而片子的大尺度解读和诸多对历史“反面人物”的所谓美化在当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电视台的领导把电话打到了一位政治局委员的办公室才敢放心播出。

从《走向共和》到如今再次拿起导筒执导《武动乾坤》,张黎没像其他人那样注册公司当老板或者是迅速投入到市场大潮,他只坚持做一个只拿片酬的导演,他最平常的工作状态就是坐在监视器后面一心一意地做一个影像解读者。

他的另外一部著名作品《大明王朝》也是今天被网友封神的作品,虽然片子本身质量过硬,但是由于政治敏感性,这个片子在传播广度上依然不足,并且剧中还出现了一些服化道具、史实错误等。

但就张黎本身的解释来看,历史剧需要考量的是能否有一个正确的史观,而不是一位尊重历史,只有尊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才是还原,张黎两部半神作《走向共和》《大明王朝》《人间正道是沧桑》说的都是一个王朝行将就木的挣扎和奋起,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沧桑感,他的片子厚重、大气、考究颇具匠心,冯小刚说起来自己的老同事时会说:他想要表达的东西电影的篇幅是容纳不了的。所以张黎只好做最牛的电视剧导演了。

跟随张黎一生的性格是他极端认真乃至于苛刻,“看不入眼”,“这样不行”都是他的口头禅。除了电视剧的前期拍摄之外,张黎坚持审看后期制作中的配音、剪辑、配乐和修改等每个环节,即便时间再赶,发现字幕中有一个错别字也必须改过来,重新剪辑。

不管是摄影师还是导演,张黎在现场始终严肃认真,即使是到了拍电视剧时,张黎依然沿用电影化的镜头叙事语言,这在他之后的电视剧作品里经常出现,也成为张黎作品的标签。而张黎执导也已经成了品质的保证,他的作品一定是不以时代改变而变化的,就摆在那里。

 

欢迎关注:世界华人周刊
微信公众号:wcweekly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