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外交官华春莹:女神那么多,她最不好惹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海外观察第一站  日期:2019-12-14 20:34:03  点击:3243  属于:非常人物


“你们在担心什么?你们在害怕什么?你们难道真的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地做一些反思吗? ”
 

几天前,当中国国际电视台播出了两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英文纪录片,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后,一贯关注涉疆新闻的西方主流媒体却选择性失语,集体沉默。
 

在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他们的“装聋作哑”行为进行了一连串的灵魂拷问:
 

“你们也非常关心涉疆问题,当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撒谎者撒着关于涉疆问题的弥天大谎时,你们趋之若鹜,而当新疆的事实和真相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们却避之唯恐不及,这是为什么?”
 

华春莹将西方主流媒体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两种不正常行为进行了鲜明对比,以连环发问,直指问题的核心所在!使西方媒体的一贯对华立场,和其背后不可告人的企图昭然若揭。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有一克敌制胜的武功奇术:六脉神剑。六脉神剑有质无形,但出剑时剑气急如电闪,迅猛绝伦,使其以极高速度击向目标。
 

快、准、狠,才能制敌于无形。
 

这样凌厉、痛快的风格在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身上得到了充分施展。但近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的这一幕,只是她身经百战的精彩花絮之一。

 


 

作为最美、最霸气的中国女外交官——华春莹,以外交史上无数次经典的交锋,被称作“一个美国惹不起的中国女人”。
 

01
 

从2012年11月19日,华春莹首次以外交发言人的身份亮相记者会开始,如今已是第七个年头。但从她入职外交部,伴随着大国外交的开展,她已经在风晨雨夕中走过了20多个年头。
 

1970年,华春莹出生于江苏淮安,淮安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华春莹虽然出身于干部家庭,但从无干部子弟的骄矜做派,更没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高中时的华春莹(二排左二)


上高中时,华春莹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还兼任学生会主席,她不仅有极强的组织能力,而且遇事沉稳,有担当。
 

那时,学校经常有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凭着绝佳的口才,良好的的心态,她经常拿一等奖。回忆起华春莹,她的任课老师说:“那个时候,大家就觉得,华春莹,生来就是属于舞台的。”
 

高三那年,备战高考的同学们都如临大敌,她想组织一场男女足球对抗赛来舒缓一下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不料遭到班主任强烈反对,但她还是背地里悄悄组织了比赛。
 

在活力四射的男女足球对抗赛中,同学们通过激烈的交战释放了巨大的压力,这也成为他们高三学习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一幕。
 

1988年,华春莹以县里状元的身份,被南京大学外语系录取。

 

▲大学时的华春莹(右二)
 

华春莹大学时期的外语老师曾说:“其实刚入校的华春莹,一度极其自卑,来自小城的她,英文发音很不标准,在外语系显然格格不入。”
 

因此,她为了学好外语而付出的时间,经常数倍于其他同学。
 

别人尽情娱乐时,她在跟着收音机纠正发音;
 

别人出去花前月下,她在宿舍整理笔记。
 

那一本本沉甸甸的笔记里,蕴藏着她厚积薄发的力量。
 

为了让自己的口语进步得更快,她经常与外教沟通,硬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将自己的短板变成了优势。
 

到了大二时,大家就已经发现华春莹可以用流利自如的英语和外教顺畅无碍地交流了。
 

不声不响间,她成为了外语系的一面旗帜。

 


 

这也为她日后进入外交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有这样的一句总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又不随以止,这成为华春莹攻坚克难的“常规武器”。
 

大学时,班里的很多女同学都纷纷坠入爱河,但是她却全力以赴于学业。
 

因为出生在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4月,同学们便将她的名字倒过来,亲切地喊她“迎春花”。

 


 

虽然没有谈过恋爱,但华春莹一度被同学们奉为“情感专家”。
 

她的同学周丹丹说:“每天晚上,宿舍里都会进行一次‘卧谈会’,比如有女生遇到什么感情问题,或者其他心理问题,大家都喜欢说出来。而大家更喜欢的是华春莹的点评。她的年纪并不是最大,但看问题特别成熟,总能说到人心里去。”
 

那时,她便展现出了一名外交家的天分。
 

23岁那年,她就在毕业志愿书上,端正认真地写下:中国外交部。

 


 

就这样,华春莹从一众著名高校优秀学子中,以黑马之姿杀出,成为当年唯一一名进入外交部的女毕业生。
 

当外交部人员对她进行各方面调查与测试后,发现她不仅英语一流,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下大事、历史知识无所不知。
 

但多年后,对华春莹成为外交部发言人一事,她的老师仍感慨万千:“那么安静的一个小女孩,现在却成为机智、敏捷、而又沉着的外交部发言人。”
 

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在教导子弟时说:“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静于表,敛于心,化于行,成于事,这就是华春莹。
 

2000年,华春莹回到母校江苏淮安中学,做了一场关于“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的报告,她特意提及:“自律者自由,而自由源于自我主宰。”
 

不自律难成功。她以高度自律获得了更高维度上的自由,并拾级而上,登高望远,一步步主宰着自己的人生。

 


 

02
 

入职外交部那一年,她23岁,是外交部招录的应届毕业生中,唯一一位女性。
 

其后华春莹从外交部西欧司科员,到外交部西欧司副处长,再到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直到接棒陆慷,成为外交部新闻司首位女司长。
 

有曾经和华春莹打过不少交道的媒体记者评价说,华春莹虽是女士,但工作中一点不输给男性,她特别勤奋,兢兢业业,每有重大的中欧外交、外事访问,她经常加班加点,属于典型的“拼命三郎”,以至于有时候访问一结束,她就病倒了。
 

2012年11月19日,从事了多年外交工作的华春莹,以丰富的经验,卓越的表现成为外交部第27位发言人,她也是中国外交史上第5位女性发言人。

 


 

履新之日,深感责任重大的她,坚定表达了一名外交发言人该有的担当和美好愿景:“我将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我也期待着与大家进行真诚的沟通、平等的交流、良好的合作,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信任和合作做出积极努力。”
 

外交部发言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岗位,它代表的不是个人,不是部门,而是一个国家,所以,对很多原则性问题的阐述,尤其是对大是大非问题的回复,不仅要求一个外交发言人对各种国内外问题做到了如指掌,更能考验她对各种重大问题的深刻洞察和预判能力,以及对现场突发事件和刁难提问的灵活应对的机智。
 

每次举行例行记者会之前,她与整个团队所做的案头工作超乎想象,事无巨细,充分备案,大到立场的确定,小到细节的处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度过的每一天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华春莹担任外交部发言人后多次进行的外交斡旋,每次都可谓沉稳大气,既有从容不迫的温文尔雅,也有怒目金刚的横眉冷对,在主张上寸步不让,在态度上不卑不亢,一言一行,不失大国风采。

 

03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看就不好惹的女性长什么样?
 

评论区中的高赞回答是:外交天团成员之一——华春莹。
 

“不好惹”在华春莹身上彰显出来的,不仅仅是个人刚柔相济的气场,更是她站在外交部发言人的舞台上,所释放出来的凛然不可侵犯的外交信号。
 

这种风范,并非咄咄逼人的外强中干,是面对善者,我以礼相待;面对一切挑衅和不善,我亦有力还击的强硬之态。

 


 

就在几天前,华姐怒怼美国狷狂自大的“帮助论调”,更是为她赢得了一片喝彩!
 

有记者提问,美国领导人近日称,中国已经非常强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美国的钱做到的。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直言:这个问题我都不用回答,这种说法太可笑了!
 

“中国发展的成就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什么人、什么国家恩赐施舍的,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汗水和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华春莹用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直接驳斥了美国自高自大的“帮助论”。
 

“自从1987年中国有外资统计以来,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万多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投资800多亿美元,仅占到中国吸引外国投资的4%左右。而美国从中美合作中获得了多大的收益呢?有多少美国家庭因为与中国的合作、因为中国的商品而大幅降低了生活成本?美国的企业更是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中国养活了、养肥了多少美国企业?我希望,这笔账他们要好好地算一算。”
 

华春莹用一组详实的数据说明了中国人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阐述了美国因为与中国的合作,让美国自己也从中获益匪浅的事实。
 

本是一场双方共赢的行为,却被对方归结成施舍之举。当老大当惯了,便觉得谁都是“唯余马首是瞻”的小弟!
 

华春莹用不容辩驳的真相说话,揭穿了美国的自以为是和一副无比优越的傲慢嘴脸。
 

力破美方荒谬论调,直击靶心!
 

去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午夜宣布,将对中国600亿贸易征收更重关税,向中国大力施压。
 

当记者问中方看法时,华春莹斩钉截铁地表示:“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会奉陪到底!希望美方认真严肃对待中方立场,理性慎重决策,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既损人更害己。”
 

面对美方的施压,意图将中方“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险恶用心,华春莹旗帜鲜明地申明了自己的立场,既表达了中国不挑事,但也不怕事的态度,也以铿锵有力的一句“奉陪到底”,展现了十足的底气和霸气!
 

有一次,面对日本记者对本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无视,华春莹反唇诘问:“你问中方领导人会不会访问广岛和长崎,我想首先问一问,日本领导人什么时候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参观?”
 

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当你们希望自己国家的苦难被铭记被同情时,
 

就不应该忘记你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永难痊愈的巨大怆痛。
 

在历史遗留问题上始终不能反躬自省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的国家去慈悲为怀?
 

其实和日本记者屡屡“过招”,已经是中国外交官的常态。
 

曾经,面对日本全国性五大报之一《产经新闻》“倒打一耙”、任意歪曲的不实报道,华春莹在记者会上犀利发声,罕见地用了1100字进行回怼:“坦白说,(你们)也不是所有报道都完全符合事实,令我们高兴和满意的。但是,你们的采访遇到过任何障碍或困难吗?没有?对不对?”
 

华春莹既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日媒在某些时候对真相的肆意篡改,又强调了中国政府对外国记者采访权的充分尊重。
 

有理有力有节,让想继续刁难的日本记者连连点头称是。

 

▲华春莹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自拍
 

外交是第二战场,时现刀光剑影,剑拔弩张;亦不乏暗潮汹涌,危机四伏,华春莹的每一次发言,所作出的每一次回应都带着强大的自信。
 

不管面对多么棘手的问题,多么富于挑战性的外交事件,华春莹都能以其鲜明立场的表达,对原则性问题毫不含糊的奉守,有力回击每一个针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刁钻问题和不实之论,成为中国态度的最好传达者之一。
 

04
 

华春莹一次去香港,曾有学生问她:对于一名外交部发言人来说,什么最重要?
 

华春莹给出的答案是:
 

“爱国,要忠于自己的祖国。要非常爱国,才能有力捍卫自己的祖国。”
 

当外交发言人走上前台,向世界凛然发声时,她固然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和气场,有卓尔不群的才干和高屋建瓴的识见,她更需要时刻胸怀国家。
 

只有当国家的形象在她心中有千钧之重时,她才能让自己发出最有利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声音,才能更加掷地有声,获得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尊重和支持。

 


 

外交现场没有从头再来,外交发言人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现场直播。令人称奇的是,华春莹任职至今,从没有任何纰漏和失误。
 

有人说,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作为一名优秀的外交部发言人,她无时无刻不在完善着自己的生命,更在以一种巨大的责任担当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她的美萌芽于愈加繁荣昌盛的泥土中,浸润在对祖国的赤诚与自豪里。”
 

05
 

在中国外交“天团”中,无论是怒怼外媒的华春莹,还是霸气外露的王毅;无论是措辞强硬的陆慷,还是绵里藏针的傅莹,他们代表外交部和中国的表态曾先后多次引爆舆论热点。
 

他们的对外发声不但精准犀利,有理有据,而且挥洒自如地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举重若轻、自信开阔的外交智慧,让人直呼“厉害了!我的大国外交!”
 

唯有国家强大,外交才有话语权;唯有国家硬气,外交发言人才能霸气!“弱国无外交”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外交发言人挺直腰杆,陈述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维护中国主权和彰显大国风范时,那是一个日益发展强盛的民族在世界风云变幻莫测的国际舞台上的实力折射。

 


 

“华姐之所以正气凛然,一看就不好惹,大概是因为她所代表的国旗与国徽吧。”
 

一个你永远惹不起的中国女人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再也惹不起的国家。
 

文/荠麦青青



  •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姓名
    验证码*  

    评论列表